青春正当时,逐梦践初心(六)|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日期:2023-08-13 16:35  来源:共青团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特长技能等优势,通过实地走访,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现所思所感。下面就和团团一起来看一看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吧!


  1、访红色圣地,忆光辉历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蚌埠工商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访红色圣地,忆光辉历程”实践团前往淮南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访红色圣地,忆光辉历程”实践团队以“访红色圣地,忆光辉历程”为主线,围绕“党的历史”“红色文化”“创新改革”“理论体系”等内容,先后寻访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淮南师范学院党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了解红色革命精神的起源、发展和深刻的内涵,以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切实把党史学习有效融入到个人行动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追忆党史故事,感悟初心使命


  6月30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寿县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小甸集特别支部为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是安徽省党的火炬最早点燃、党的旗帜最早升起的地方。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队员进行了宣誓活动,重温了入团誓词。随后,实践团队依次参观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烽火寿州”“小甸特支”“峥嵘岁月”“继往开来”四个部分,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历史故事,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艰辛奋斗历程,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信念坚定、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崇高风范。





  探寻楚国古韵,缅怀革命先烈


  6月30日下午,团队一行来到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体会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的相互交融。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位于淮南市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内,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建设成果,沉浸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爱祖国、爱家乡情怀。在革命沃土厅,从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到安徽省的第一面党旗,从五四先驱到抗日名将,从工运领袖到安徽省的第一位共产党员,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流血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见证历史惨痛,铭记艰苦岁月


  7月1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进行参观。“万人坑”是大通煤矿展览馆的别称,因其拥有两个容纳日寇侵华期间被害矿工尸骸的山洞而得名。纪念馆讲解员带领全体师生依次参观了日军入侵、矿山沦陷、以人换煤、血腥统治、抗日战争等展厅。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一件件残损破旧的历史文物、一块块令人惋惜的遗骸,真实再现了日军侵华、残害旷工的滔天罪行和劳工们的悲惨境遇。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刻体会到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精神。实践团队成员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楷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青年


  7月1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淮南师范学院党史教育馆,回顾党的发展历史、接受党性教育。在淮南师范学院红色收藏家苏正礼的带领下,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为主线,依次参观学习了“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六个板块,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红色血脉的传承与发展,队员们纷纷表示自己将继承发扬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祖国建设进程中。




  本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多次召开会议,充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故事,制作实践视频等,将党史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四史”教育中强信念、感恩党、跟党走,在实践学习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热血青春和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投稿人:蚌埠工商学院 文/李振鹏 图/杜浩然)


  2、探索寿县“红色引领+绿色崛起”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思政课”的要求,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实现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红色寿县,丹心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7月22日至26日在淮南市寿县开展了以“红色引领实现绿色崛起”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线调研摸实情,产业赋能促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走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探寻乡村振兴新方向。皖西学院“红色寿县,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跟随着指导老师先后走访了博捷葡萄合作社、蘑菇种植基地、徽香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六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博捷葡萄种植基地共为东岳村1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徽香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雇工人次超过千余人、昌源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均为当地农民等。近年来,众兴镇立足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引导企业把生产基地搬到乡村,把就业岗位送到农民手中,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




  实践队队员们通过此次探索众兴镇下属乡村产业振兴故事以及农业产业发展,对众兴镇乡村振兴道路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认识到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的重要性。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当代青年,更应深入乡村一线,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涌入到“以青春之我,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寿县,丹心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7月25日走进“安徽第一个党支部”——淮南市寿县小甸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和亲身体验,带领青年学子回顾革命历史,学党史、悟思想,让青年学子在追寻革命先烈红色足迹的路途中,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本次实践团成员由中共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学学生干部组成,实践团成员走入纪念馆,先后参观走访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寿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广场、淮上中学补习社等红色教育基地。


  在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团队成员围聚在一起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成员们追寻这些记忆,追念先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红军烈士墓园,凝望着3000多名牺牲烈士的姓名,成员们都被先烈不怕牺牲为大国舍小我的精神所感动,默默鞠躬表达敬意;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全体成员怀着崇敬和敬意,宣读入党誓词,成员们用嘹亮声音表达内心炽热,用铮铮誓言展现使命担当;成员们站在特支成员人身雕塑前,感慨万千,小甸集党支部因党而生,为民而立,随史而兴!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奋斗。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进一步深化了对革命精神、革命事业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怀着感恩和敬仰,继续传承红色精神,积极自觉的学习红色历史,宣扬红色故事,践行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阶段绽放出新的光辉,引导中国人民朝着更伟大的胜利前进!


  走访古城寿县,感受古城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博物馆时曾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博物馆在记录文明,传承文化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于2022年1月13日开馆试运行,系全国唯一一座以楚文化冠名的博物馆和首批国家二级馆,是宣传和展示寿县悠久历史和璀璨楚文化的重要窗口。


  7月26日,“红色寿县,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寿县楚文化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楚文化”之旅。走进寿县楚文化博物馆,队员们首先跟随讲解人员依次有序进入展厅,队员们认真详细的记录每个陈列单元的史实内容,感受中华文化博大深邃的魅力,同时,团队成员还用相机记录下每个珍贵文物的画面,仔细考量文物与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人物生活环境的关系,遐想穿越时空下文物在特定时代下发挥过的巨大作用。




  队员们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与厚重。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大力宣传寿县文化,发扬伟大革命精神,在认真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


(投稿人:皖西学院 图/尹楚傲、高至立,文/高林)


  3、皖垦兴,稻香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安徽农垦寿西湖农场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安徽农垦寿西湖农场,开展有关农场调研的暑期实践活动。



图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安徽农垦寿西湖农场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合影


  种业助力发展,农机作用非凡


  来到寿西湖农场后,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种子公司。总经理张勇向团队成员介绍道,种子公司引入了先进的烘干设备,严格控制种子质量,力求生产高质量的精种。该公司的种粮来自农场,通过对其进行生产、加工、销售,预计今年的种粮收益将增长60%。


  接着,团队来到了农机大院。农机大院拥有广阔的空间,停放着农户自己的农机设备以及农场所有的各种高科技农机设备,如牵引、旋耕、播种和收割机。通过总经理的介绍和团队成员的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公司的生产线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农机的卓越性能和生产功能也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为安徽省国营寿西湖农场种子公司总经理张勇向团队成员介绍大型设备


  托底的大粮仓,泄洪的排灌站


  为了解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田灌溉的重要力量,团队成员走进寿西湖农场,深入农场内部,进行实地考察。在参观粮仓时,负责人曹杨介绍道,寿西湖农场的粮仓可以储存5万吨粮食,配备了先进的烘干设备和温控系统,并通过数据采集器实时监测粮食情况。


  团队成员又继续参观了排灌总站。据该站的负责人张应军介绍,该站位于国家级寿西湖行蓄洪区东北端,是整个湖区通往淮河的排水门户。在汛期,该站起到了泄洪的重要作用,保障了寿县及周边地区的排水和防洪工作,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参观该农场的粮仓和排灌总站,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这两个农业基础设施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重要作用。



图为寿西湖农场仓储中心负责人曹杨向团队成员介绍粮仓内部情况


  楚韵悠长,红印辉煌


  结束了对寿西湖农场的调研后,团队在中国楚文化博物馆展开了一次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学习之旅,深入了解了楚文化的瑰宝,并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团队成员了解了东汉镶宝——八龙纹金带扣等一众文物的渊源,这些珍贵遗物证实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同时,团队成员也了解到了寿县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近代以来,革命先烈灿若群星,辛亥烈士叱咤风云,共产党人奋斗不息。他们带领寿县人民勇立革命湾头,不畏艰难险阻,始终坚韧不拔,前仆后继,谐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在探讨安徽早期党组织事迹


  尾记


  “皖垦兴,稻香扬。”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红色印记的交融下,成员们对于安徽国有农场的发展有了更深的领悟,“服务三农”、“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安徽农垦集团的发展成就和未来规划展示了中国现代农业的成果和前景,同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投稿人:安徽农业大学 张洋子、张翔硕、袁骁腾、胡国庆)


(编辑:宋歌,校对:侯灿,审核:李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