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团百年历史资料】第十一期:共青团中央团校校志总述部分

发布日期:2022-10-09 16:03  来源:共青团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学习资料

  党中央历来重视建立青年干部学院和培养青年工作干部。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12月,在江西瑞金苏区中央局直接领导下,少共苏区中央局在瑞金创办列宁团校,苏区中央领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顾作霖、徐特立、陆定一等同志亲临指导和讲课。在抗日战争初期,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1935年11月,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名义在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战时青年训练班,通称“安吴青训班”,其目的是:在最短时间,授予青年各种最低限度的战时军事政策知识,依据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开展抗敌救亡工作。1940年2月,在安吴青训班的基础上又举办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系统地训练青年干部,巩固和扩大抗日救国的青年运动。尽管在战争条件下,环境艰苦,办学条件十分困难,办学时间时断时续,但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工作干部,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建立团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6年9月,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团组织在中断10年之后开始恢复试建,为培养建团骨干,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青委)着手筹建团校。1948年9月,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在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正式建立团校。

中央团校自1948年创办至今,五十年中,经历了六个发展时期:

  (一)创建时期(1949年9月-1950年4月)

  中央团校是在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的战争烽火中创建的。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青年工作会议,中央青委的全体同志和各解放区的青年代表参加会议,刘少奇、朱德同志在会上讲话,中央青委副书记冯文彬在《青年工作会议结论》中指出:“中央工委指示青委要办大规模的讲习所,最迟半年后请晋冀鲁豫、山东、晋绥、陕甘宁、晋察冀、鲁热辽等地都送学生来”。这实际上传达了中央对办团校的要求。刘少奇同志在讲话中对团校学员的条件提出:“一定要能够训练成具有新作风的、确实是好的,不合格的退回不要,以立场坚定、成份好、不沾染坏作风的而富有朝气的为主要对象。这些也就是将来团的骨干,是真正团的基础”。

  中央青年工作会议以后,中央青委从山东、河北、山西等老解放区抽调富有青年工作经验的干部作为建校的领导骨干,同时着手制定团校的教育方针和计划。1948年6月提出的团校教育计划草案中规定:“办团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新思想新作风的青年团干部,准备担任城乡的建团工作,以确立新式青年团的坚实基础”。同年9月,来自各解放区的青年干部和平津地区的党的地下工作者500多人,在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县参加团校第一期普通班学习。

  第一期普通班的开办,正值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时期,为了培养具有新思想新作风的建团干部,重点安排社会发展史、唯物史观、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等课程,帮助学员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对党和革命的信念,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还配合解放战争形势和建团需要,安排党的方针政策和团的业务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到学校作指示、做报告。1948年9月,邓小平同志向全体学员做关于解放战争形势报告。报告重点阐述毛主席关于“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方针。1948年10月,朱德同志来校做报告,勉励同学学习理论,随时准备随军北上南下,做好接管工作和建团工作。1948年12月,团校准备举行纪念“一二·九”活动,周恩来对当时团校领导说:“你们是青年的学校,就要有青年人的特点和作风,要活跃,越是紧张,越要青年化。要学会做青年工作的方法,将来才能做好青年工作”。12月9日,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了中央团校纪念“一二·九”联欢晚会,看完文艺节目后,周恩来对学员们说:刚才你们唱了《解放军进行曲》唱到“向前,向前”,过去南方人到北方来,和北方人一起把北方解放了,现在我们北方就应该去帮助南方,我们的责任是解放全中国。因此,我们要向南、向南、再向南。

  1948年底中央团校第一期学员和学校工作人员接受参加接管平津工作的任务,先徒步行军到河北良乡,暂息待命,随着平津的解放,先后进驻天津和北平,到工交、学校、街道和郊区农村,宣传党的政策,组织群众学习政治和文化,帮助建立基层政权,开展建团工作。1949年5月,完成接管工作任务后,分批返回良乡,继续学习。

  1949年8月,团校第二期普通班在良乡开学。10月1日,第二期学员和学校工作人员,从良乡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团校队伍被安排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两侧,大家庄严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聆听毛泽东震撼世界的声音,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

  中央团校第一、二期普通班,共培训学员2000多人。这两期的毕业典礼都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泽东、朱德出席毕业典礼,并接见全体学工人员。1949年7月4日,在第一期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即席向学员讲话,他说:“同志们,你们记住,做什么,要有个目的,没有目的、前途,乱来是不行的。”“你们学了唯物史观之后,就要懂得一步一步前进,有了条件,准备好力量,稳步地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朱德在讲话中,热切希望学员们毕业以后,积极进行肃清封建残余势力的工作,要用最大的力量进行生产建设,还要为党培养千千万万的青年干部。1950年4月20日,在第二期毕业典礼上学员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献词,表达做好青年团工作的决心,毛主席亲手接过献词。中央领导对团干部的关怀,更加激发学员为做好建团工作和培养青年一代而献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中央团校在平山、良乡期间,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单独的校舍,学员和工作人员分散居住在农民群众家里;没有教室、课桌椅,就在破庙的露天广场坐着砖头、小马扎上课,在农民的炕头上开小组讨论会;没有餐厅,就在空地上席地就餐。1949年底,中央团校迁入北京,校部和各班部分别设在市区东四一带的民用住宅,条件虽然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师生员工像战争年代一样,一律实行供给制待遇,半军事化管理,过着艰苦的生活。穿的是统一的旧军装,吃的是小米饭、窝窝头、大锅菜。白天上课,晚上还要轮流站岗放哨,严防敌人的破坏。艰苦的条件和严格的管理培养了学工人员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编辑:朱晓蕊,校对:侯灿,审核:李根)

分享到: